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5月2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记者今天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终身教授陈赛娟处获悉,今年,她将带着“关于优化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政策环境建议”的提案参加两会。
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被认为是新时代的“国之重器”。2011年,瑞金医院王振义院士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其后,为促进转化医学研究,国家发改委于2013年批准立项建设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设施(上海)(以下简称“转化医学大设施”),作为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之一,其与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设施中心等国家大设施一样,具有设施研发的创新性,设施部署的超前性,设施建设的工程性,设施运行的公益性。
但与其他科学大设施显著不同的是,转化医学设施体现的不仅是“物”和“平台”,更是“人”和“健康”,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运行、考核和评价系统与其他科学大设施有所不同。转化医学大设施以白血病等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治疗的临床转化医学研究为目标,其中,以临床研究为目标的转化医学病房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将是转化医学大设施得以成功运转的核心组成部分。
十多年来,我国对新药研发高度重视,实施了“重大新药创制”等重大专项,投入了大量资金,发布了一系列新药研发的政策,我国I类新药申报和进口药申报受理出现了“井喷”式发展的喜人形势,为创新药物营造了有利的环境。然而,我国新药临床试验仍然面临严重挑战,资源短缺,效率低下,质量堪忧,临床试验机构数量少,专业人员缺乏,配套激励机制不到位。临床试验病房和专职人才队伍是新药研究的瓶颈。因此,如何优化政策环境,促进临床试验机构开展新药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争取产生具有中国自主产权的临床诊疗新方法、临床治疗新药或新方案,获得具有真正国际话语权的临床突破性成果,陈赛娟院士建议上海交通大学新设立的二级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能在国家教育部的支持下,率先设置临床试验专业课程体系,培养“临床试验专职人员”,将“临床试验研究质量管理”纳入到医学专业课程中。
此外,她认为,政府层面应出台政策支持转化医学大设施临床试验专职队伍的建设,在职务提升、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保障临床试验研究人员的权益和收入水平,完善医疗机构收入分配机制,强化成果转化配套激励机制,把国家级单位牵头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视作国家级项目和科研成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